2015年11月26日,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來福士”)為挪威North Sea Rigs Holdings公司建造的“維京龍”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在煙臺完工命名。這是我國建造的首座適合北極海域作業的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擁有80%的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交鑰匙”總包建造。
“維京龍”滿足挪威海事局(NMD)和挪威海上工業標準(NORSOK)要求,適合北海、巴倫支海海域作業,能夠抵御北海百年一遇的風暴。該平臺最大工作水深500米,可升級到1200米,最大鉆井深度8000米;配置了DP3動力定位系統和8點系泊系統;最低服務溫度為零下20℃,滿足冰級需求,入級挪威船級社。
“維京龍”采用國民油井華高(NOV)鉆井系統,鉆井過程高度自動化,能夠離線立管操作,可以在鉆井同時完成3根鉆桿或套管連接,鉆井效率提升15%。該平臺所有外圍逃生梯道、救生艇等一類安全設備,均增加了電伴熱或防風墻等防冰措施;鉆井區域大面積安裝了防風墻,保證平臺能夠在嚴寒環境下正常作業。
“維京龍”采用GM4-D設計,基礎設計由中集來福士和挪威Global Maritime公司共同完成。中集來福士完成全部詳細設計和施工設計。“維京龍”汲取了中集來福士交付的四座GM4000D北海半潛式鉆井平臺經驗,共實現11項重大技術突破和114項優化改進。其基礎設計僅用6個月,創造了中集來福士半潛項目用時最短記錄。
在“維京龍”研發中,中集來福士首次走通了入級挪威船級社半潛式鉆井平臺結構設計的整個流程,完成了滿足惡劣海況、冰區作業標準的半潛平臺設計;提出了半潛平臺穩性計算新的校核方法,開發了運動極值預報程序,解決了歐洲北海高海況下傳統平臺氣隙差等難題,將平臺作業能力提升19%;同時搭建了國內最大的半潛式平臺噪聲實測數據庫及平臺重量數據庫,開發了多噪聲源集成分析系統及重量管控新方法。
在建造階段,中集來福士生產計劃條目達到了2萬多條,并通過先進的計劃管理軟件進行實時監控、預警和修正;通過運用補償量加放技術和反變形技術,提高了分段建造精度;同時采用焊縫數據信息平臺,使16000余條主要焊縫實現了全部可追溯。
中集來福士還主導完成鉆井模塊(DES)建造,為實現鉆井模塊國產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調試團隊使用項目數據管理系統(PDCS),對全船130個大系統、880個子系統、38000個檢測點進行動態量化管理,保證每一個報驗點都有詳細完整的文檔追蹤,并生成所需報表實時監控項目進度。
與之前交付的同類平臺相比,“維京龍”調試工時縮短了30%,試航僅用14天。其中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測試項為129項,而通常DP3鉆井平臺測試項在100項以內,超出業界同類測試廣度和深度。此外,“維京龍”還進行了多艙同時失效試驗,最大程度挑戰了平臺系統的冗余性和可靠性,在業內屬于首例。
North Sea Rigs As公司董事長Heidi BaugstØ表示,中集來福士在生產工藝上的進步和裝備上的持續投入,使他們的生產更加高效。
“大西洋之光”、“太平洋之光”是中集來福士在建的另外兩座GM4-D系列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分別于2016年底和2017年底交付。中集來福士首次對“大西洋之光”DES鉆井模塊進行了拆包自建,建造質量得到船東及第三方充分認可,這標志著中集來福士已具備半潛式鉆井平臺完整EPC總包建造能力,在新一輪海工市場競爭中形成獨特優勢。
北極海域擁有豐富油氣資源,據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調查,北極圈內擁有全球13%未開發石油和30%未開發天然氣。其中巴倫支海是挪威北海向北極圈的延伸,是當前北極海域油氣開發最集中的區域。中集來福士建造的三座GM4-D系列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交付后,均可前往巴倫支海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