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在瑞典哥德堡Bassoe Technology(以下稱BT)辦公室,來自中國煙臺的10位海洋工程工程師聚在一起,慶祝祖國65周年生日,他們是來自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的年輕工程師,與BT的同事并肩研發新一代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BT5000。BT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公司,2013年12月,中集集團收購BT的90%股權,BT納入中集海工業務板塊。
新一代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是當前全球海上油氣開發迫切需要的裝備,近一年來,有美國、荷蘭、挪威等多家海工設計公司在全力研發。2014年12月19日,中集來福士向全球發布BT5000新一代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技術方案,并宣布正式啟動項目,隨后BT5000獲得2座新訂單,成為全球第一家成功獲得實際項目的新一代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設計。在這一輪高端裝備設計的全球角逐中,讓一家中國公司撥得頭籌,讓行業疑惑和震驚。
眾所周知,深水半潛式平臺是海洋工程高端裝備中的主力裝備,其核心技術一直被歐美技術公司所壟斷。中集來福士是中國第一家承接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總裝建造的海工企業,從2005年獲得第一個北海半潛式鉆井平臺項目起,10年來,中集來福士交付了9座深水半潛式平臺,占中國市場的78%,半潛鉆井平臺手持訂單占全球26市場份額, 10年來,培養了中國第一代高端海工裝備工程師,通過一大批高端半潛式平臺項目的摸爬滾打,在跟歐美海工界的技術專家長期合作過程中,這批年輕的中國海工工程師已經在多個項目中嶄露頭角,成功研發設計建造出中國第一座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水半潛式起重生活平臺,并于2014年4月18日開始在巴西海域作業。這一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中歐互動產業化研發創新體系。
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是一個復雜的系列集成工程,以中集來福士今年11月19日剛交付的“中海油服興旺號”為例,這座平臺有101個大系統、820個子系統、1769個基礎檢驗包、46696個自動控制點。設計這樣一座海上龐然大物,除了必須具備強大的各種基礎科學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而中國過去30年海上油氣開發,僅限于300為水深以內的淺水區域,深海油氣開發是一個未知領域。而歐美的深海油氣開發已經進行了半個世紀,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手中。
在向挪威北海交付了3座GM4000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后,中集來福士的工程師開始挑戰北海半潛式鉆井平臺核心技術。2012年6月15日,中集來福士7位工程師來到挪威石油之都、歐洲海工技術中心斯塔萬格,與挪威GM設計公司共同研發GM4000升級版GM-4D設計。來不及適應北歐多雨的極晝期,也來不及適應毫無胃口的飲食,7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抓緊時間與GM的海工專業討論穩性、水動力、結構、選材、設備布置等各專業上的問題,中國工程師非常珍惜這種學習鍛煉機會,沒日沒夜地工作,累了就躺下睡一會,經常和衣而睡……他們還笑稱“來了挪威,就沒調整過時差,我們是國際時差”。通過與歐洲海工專業的并肩作戰,2013年7月GM-4D成功通過DNV船級社審核,由于中國工程師的突出貢獻,中集來福士擁有GM-4D的80%知識產權。現在GM4D深水半潛鉆井平臺設計已經形成3座訂單。
經過這些年一大批項目的實踐,中集來福士已經形成水動力分析、強度分析等深水平臺核心技術能力,然而中國畢竟遠離深水開發主戰場,我們對最終用戶的實踐使用需求了解不多。而歐洲的設計公司長期以來與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有良合的合作經歷,設計的深水平臺在不同海況經受了幾十年的使用考驗,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數據庫,也形成了一大批海洋工程的專家,這不是中國短期內能趕上的。但歐洲工程師數量有限,費用高昂,而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年發展,已經進入“工程師紅利”發展階段,擁有數量龐大的工程師群體。中集來福士中歐互動的研發創新體系,正是歐洲技術專家與批量中國產業工程師優勢的結合。以BT5000項目為例,位于瑞典的BT,擁有50多名經驗豐富的海工專家,熟悉前沿技術和客戶需求,而位于中國的中集海工院,擁有800名海工研發設計工程師,擁有豐富的深水平臺總裝建造設計經驗,兩者的緊密結合,共同搭建一個中歐互動的共同技術平臺,是催生BT5000成功的重要因素。
今天,中集來福士的工程師在歐洲工作,已是一種平等的共同合作、優勢互補的協同創新關系。而對于海洋工程這樣的高端裝備業,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產業轉移,而是一種全球資源配置,這是高端產業的內在屬性,關起門來搞自主創新是走不通的。未來30年,中國產業工程師將在高端裝備業中發揮核心生力軍作用。